无错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玉门 > 天坑悬镜湖 第七章 简单生活全文阅读

天坑悬镜湖 第七章 简单生活

经过一场仓促的认亲之后,我们与黄阿婆家人的关系一下子变得亲近了不少,就连周围的邻居也纷纷过来道贺,我和阿成跟着黄阿婆的孙女小花沿山路又转了回去,见到停在路边的两辆庞然大物,小花一下子惊呆了,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她似乎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车子,一直在担心能不能顺利回到寨子里。

我们上了迈威特在前面带路,麻雷子开着猛禽跟在后面,又在盘山路上跑了七八分钟,绕过了一座山,这才转到了一个人字形豁口,豁口附近横卧着一块落满绿苔的大青石,大青石正中龙蛇走笔凤尾寨三个大字,字上的红油漆已经陈旧的有些泛白,下面对应还有一排晦涩繁复的方块壮字,再往里是一片高低起伏的田地,一条弯曲的水泥路穿过田岭,没入一片房舍当中。

刚绕过寨子口的大青石,我们就发现果然和小花担心的一样,村村通修建的水泥只能勉强应付一下普通的小轿车,面对猛禽和迈威特这种体量的车子还是稍稍差了一些火候,我们又不想随意破坏道路两旁的田地,正犹豫着,就看到覃雄骑着一辆摩托车跑了过来,远远的冲着我们招手,让我们跟着他走,说已经跟一个老表讲好了,把车子放在他老表的果园。

晚上黄阿婆又招呼了几个亲朋好友一起过来,在院子里摆了三四桌,覃雄还特意抓了两只老母鸡杀了,给我们做了白斩鸡火锅,大家有说有笑,连日的疲惫和困倦仿佛也随着这一场热情洋溢的酒席一下子消散下去

第二天一早,童老爷子告诉我们,要在这个村寨住上三五天,琵琶寨现在虽然已经不再神秘,不过我们毕竟不是来旅游的,仍然还要按照传统的方法过去,能做我们向导的,是覃雄的侄女阿暖,如今已经搬去了县里,黄阿婆已经打了电话,说阿暖过几天就会回到寨子里。

我见没什么事做就提议出去走走,刚好孙柏万正因为辈分的问题头疼,我们一拍即合,覃雄见我们想出去体验本地生活,还拿了几套自家做的衣服把我们打扮成黑衣壮的小伙子,让小花带着我们四处访亲探友人,混吃混喝。

黑衣壮的服饰是一种特别传统,特别典型的壮族服饰,不仅以黑为美,以黑作为黑衣壮的族徽,而且在穿戴上也十分讲究。

女人们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

头巾的黑布也是自己织染的,又长又宽,戴的时候先要在头上绕一圈,然后翻折成一定的样式罩在头上,再把头巾的两端分别垂挂到双肩上,太阳晒的时候可以遮荫用。

她们身上的配饰也比较多,耳环、耳坠、玉珠、项链、项圈、手镯、戒指几乎样样俱全,听覃雄说这些银饰大多来自家传或是出嫁时从娘家带来的浮财。

而且我们还发现她们脖子上戴的银项圈,大多像是都是一弯新月,靠近胸前的部分全都打上了鱼形纹饰,我查了一下,发现这种样子的项圈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双鱼对吻,是黑衣壮女孩婚嫁时的必备之物,这应该是除了黑色之外的另一种图腾信仰。

寨子里的女人们的手边基本上都有一些针线活,一些女人还会在一些细节上花更多心思,以让自己显得不同,她们的衣边、衣角、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之后,做成缀边,或者用各色丝线在大片的黑色里点缀上精致的刺绣。

我们男人的衣服相对简单一些,前盖大襟上衣,加上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就解决了,这种装束便于下地劳动和山里行走。

传统的男装头上还缠着圈成几圈的黑布头巾,腰里系一条红布或红绸带,以示驱鬼赶邪,同时能够展现男人的神勇气概。

只不过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穿的相对比较随意了,已经从最初的全身黑,改成了上蓝、下黑、白头巾的装束,这种装束跟其他壮族差不多,是不是黑衣壮单看衣服已经不怎么能够分辨出来了,也不知道是一种进步

还是退步。

只不过这几天由于我们一行人的到来,寨子里上上下去又重新回到了全员皆黑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打扮的一个比一个精致。覃雄告诉我们,如果见到了挎着彩色绣花荷包的姑娘,如果我们没有特别的想法,要适当保持点距离,因为那些都是还没有出嫁的女孩。

小花带着我跟孙柏万两个人,在山里左钻右钻,一路翻山越岭前往另一个黑衣壮屯寨,小花轻轻哼唱着我们听不懂的山歌,像只蝴蝶一样在树丛之间边跳边走,时不时的转过来给我们讲一些村寨里的故事。

可能是因为辈分的问题,小花不太愿意跟孙柏万走的太近,反而跟我像是好朋友一样,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又唱又跳,她说她也知道琵琶寨,很小的时候阿暖带着她去过一次,阿暖的同学就住在那里。

小花带我们去的屯寨旅游开发的程度远超过凤尾寨,看上去已经不太像是一个大山里的村寨,更像是某个三四线城市的小社区,寨子入口附近的小广场上铺着整整齐齐的青灰色地砖,附近的榕树下还划分了一些停车位,家家户户几乎都是砖房,只在房子外做成了干栏式房舍的模样。

路口几个身穿黑红相间的衣服,头戴白头巾的小姐姐正列着队唱着山歌欢迎一拨观光的游客,我们走过去的时候,有几个游客还把我跟孙柏万当成了黑衣壮拉着合了几张影。

小花跟这里的人十分熟络,没有过多询问就把我们放进了寨子里,一路上只要见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孙柏万的嘴就跟抹了蜜一样,恨不得让她们乐得后槽牙都翻出来,不过让他失望的是,在这些人口中并没有见到他念叨了一路的银牙。

似乎是因为生活的富足,这里的女人已经把标志性的银牙换成了亮闪闪的烤瓷牙,就像是屯寨里那些从干栏木板变成水泥砖砌的房子一样,她们的审美也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了。

小花一脸鄙夷的看着孙柏万,偷偷拉了拉我的袖子,小声说道:“青哥哥,小叔公这么这么猥琐,他是不是特别花心。”

看着一脸认真的小花,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孙柏万不置可否的看了看我,大声嚷道:“有什么可乐的,知不知道你现在得管我叫什么,你得叫我叔。”

“我叫你个鬼,小花说的没错,你真猥琐。”我笑着踢了孙柏万一脚,孙柏万头一歪,对着小花问道:“小花,我问你,你管我叫什么?”

“小叔公。”小花一下就识破了孙柏万的伎俩,撇着嘴不情愿的回了一句,孙柏万哈哈一乐,指着我说道:“他呢,你叫他什么?”

小花皱着眉头看了看孙柏万,努着嘴,犹豫了半天,轻声说道:“青哥哥,可是你的辈分只在我们寨里才有用。”

“那我管你。”孙柏万一把按在小花肩膀上,嘿嘿一笑,对着我说道:“老陈,你听见没,小花喊你哥,喊我叔公,你不得叫我叔。”

我们互相调笑着,不知不觉到了寨子中间的活动广场上,一群年轻的姑娘正再给前来观光的客人表演着舞蹈,小花在一旁跟我们介绍着这是献红舞,这是祝寿舞,这是黑枪舞,从舞姿上看,那些姑娘应该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是一种古老的情怀和大山的神韵却从她们娴熟的舞步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在广场上蹭了几口玉米酒便匆匆离开,经过一户人家的时候,还在院子里见到了一口大染缸,小花见我们对那口染缸十分感兴趣,就跟院子的主人问了好,带着我们进了院子。

我探头看了看,染缸里面的染料因为时间的原因已经呈现出了幽深的蓝色,几根小棍子横在染缸上,一个五十岁上下的阿姨正小心的把一张布匹放在小棍子上,据她说,这匹布已经染了差不多十几遍了,看上已经蓝的有些发黑了。

不过她说还不够黑,要达到满意的程度,最少要染三十多遍以上才可以,蓝色不断叠加,最终就变成了黑色,染到最后几遍,还要放入猪血、红薯、牛皮胶这一类的东西,这样做出来的

衣服就更加的硬挺,也更加耐磨、耐穿。

在凤尾寨的几天里,我跟孙柏万只要闲着就撺掇小花带我们出去逛,小花对于孙柏万的偏见也在一台掌机诱惑下,早早的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们时常在村寨里到处游逛,看一些女孩纺纱绣花,跟着邻居大姐在山上的田里种瓜点豆,有几次还深入到了村寨附近的天坑下简单的探查了一番。

几天下来,黑衣壮的女人们给我们的感觉差不多每天都沉浸在无止尽的劳作当中,即便是有游客来的时候,她们会聚集起来为游客们跳上几支舞蹈,对上几首山歌,然后又会匆匆回到家中织布、绣花。

这让我们一边感叹她们辛苦的同时,心里略微也感到了一丝慰藉,虽然时代的印记已经开始刻在这片逐步开放的小天地,但是融入人们血脉中的勤劳却永远都不会被世间的浮华所磨灭。

我们在凤尾足足待了一周的时间,能够带我们前往琵琶寨的女孩阿暖,终于从县里回到了生养她的小村寨,虽然已经离家许久,不过来见我们的时候,她还在遵循传统,穿了一身家织布黑衣,腰间还挎着一个明黄色的绣花小包。

孙柏万悄悄碰了碰我的胳膊,嘴唇动了动,小声说道:“真是女大十八变,跟照片里的完全不一样,还未婚。”

我冲着孙柏万摇了摇头,悄悄在阿暖身上扫了一圈,她看上去二十出头,瘦瘦小小的,五官是典型的广西人样貌,不过更加精致一些,染着栗色的头发,脸上带着一点婴儿肥,耳朵上挂着两支星星模样的耳坠,脖子上同样戴着双鱼对吻项链,粉色的蕾丝衣领绕过黑色的外套倔强的伸了出来。

阿暖抿着嘴坐在塑料板凳上,似乎有些害羞,两只手轻轻的摸着绣花荷包,低声问道:“你们要从古路去,还是从新路去?”

“有什么大的区别?”祝茜看了看她,聊了一下头发,说道:“听覃大哥说,琵琶寨修路,正在修的是不是新路?”

阿暖点了点头:“是的,那条路已经修了一年多了,断断续续,亚米阿婆不让把路修到寨子里去,县里面的领导去了都没用,寨子里的人只听亚米阿婆的话。

新路距离寨子还剩下不到一百米,不过短时间里可能不会再修了,我听阿叔说你们开了大车,进不来我们村的话,恐怕也开不到琵琶寨。”

“那老路呢?”孙柏万挠了挠头皮,最终还是没憋住:“我们前两天远远的看了一眼,够呛。”

“老路现在走倒是能走,就是会很麻烦。”阿暖看了看孙柏万,又偷偷朝门外扫了一眼,低声说道:“琵琶寨前面紧挨着两个大天坑,原来靠着天坑上的一座桥通往外面,不过现在桥塌了一部分,很少有人再走了,你们如果带了很多物资,走老路,可能会很麻烦。”

阿暖说着,抓起一个小本子,在上面画了两个贴在一起的圆圈,然后在两个圆圈连接的地方重重的描了几下,然后在后面画了一个小三角:“你们看,这两个圆圈是天坑,想要进入琵琶寨,就要从天坑中间的石桥跃过去。

这天坑看上去是两个,但实际上底下是相互贯通的,两个天坑之间的岩石就像是一座天然的桥梁一样,可能有五六米宽的样子,我说不准。

有一年地震,把天坑中间连接的桥梁震裂了,后来连着下很长时间的雨,中间就裂开了大半米,现在只有那些胆大的人才敢从上面跳过去。”

“小姑娘,你的建议是什么?”童老爷子摩挲着烟斗,看了看阿暖微笑着说道:“如果让你决定,你会带我们从哪条路走。”

阿暖静静的想了一下,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们要去做什么,如果你们带的东西比较少,我觉得走新路会好一些,也不会引人注意。

如果带的东西很多,我建议走老路,通往琵琶寨的老路要翻山越岭,走的人比较少,唯一要担心的就是那座桥,那里手机没有信号的,一旦发生危险,会很麻烦。”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走老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