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错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妖兽禁域 > 250话:溥仪2全文阅读

250话:溥仪2

溥仪在念书时很淘气,念着念着,高兴起来了,就把鞋袜脱掉,扔在桌子上,老师还得帮他穿上。类似的情况时常发生,为了促进他的学业长进,在他九岁时,给他配了伴读生,如他的溥杰等人。

教过溥仪的老师,有陆润痒-教了不足一年就去世了,伊克坦-教过九年的满文,陈宝琛-两人相处最长,对溥仪的影响最大。教汉文的是徐坊、朱益藩和梁鼎芬,教授英文的是英国老师庄士敦。

溥仪读书前的启蒙老师是老太监张谦和,张谦和奉太妃之谕,教溥仪念完了《三字经》和《百家姓》。溥仪在童年的时候,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嗜好,除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牛打架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恶作剧。陪同他游戏玩耍的太监经常遭殃,在人们逢迎和百般依顺的情况下,溥仪养成了喜欢虐待别人为乐的恶习。

溥仪的乳母王焦氏,家境贫寒,憨厚善良,舍弃亲生儿子不顾,用自己的乳汁把溥仪哺养到九岁。王焦氏通过朴素的语言,告知小皇上,别人和他同样是人,他要吃饭,别人不吃饭同样会饿肚子,使溥仪懂得了一些别人与他同样是人的道理。这些普通又浅显的道理,溥仪并非一点也不晓得,只不过在唯我独尊的思想支配下,很难想到罢了。

一九一三年阴历元旦,民国政府派人给溥仪拜年。他特意打扮一番,穿上了金龙袍褂,戴上珠冠,挂上朝珠,以皇帝的威严稳坐在干清宫座上,等候朝拜。

在他的两侧,站立着御前大臣、御前带刀侍卫们,面对退位的小皇帝,袁世凯所派来的礼官朱启钤不敢怠慢,在行三鞠躬礼后,才致贺词。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跪在溥仪的面前,溥仪从面前龙书案上的木匣子里,取出准备好的答辞交给他。绍英站起身,向礼官宣读一遍,又交还皇上,民国礼官再行鞠躬礼,缓步退殿,礼仪方才结束。

不久又赶上溥仪过生日,袁世凯又派来礼官,祝贺溥仪。经过袁世凯这么一捧场,本来在民国初年曾一度销声匿迹的帝王王公大臣们,再度的穿上蟒袍补褂,戴上有清朝标志的红花翎,面带兴高采烈的神气,出没于京城的大街小巷。

袁世凯当上总统后,在一九一五年十二月正式宣布恢复帝制,当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

一九一七年张勋上演了一场复辟的闹剧,在这天凌晨,他率文武官员三百多名到清宫,在养心殿请废帝溥仪重新登基。十二岁的溥仪在复辟武圣张勋和文圣康有为这班大臣们的导演下,表示接受吁请,再次成为大清帝国的皇帝。

可惜张勋复辟的拙劣演出,同样不得人心,激起全国人民极大的愤怒。在一片讨伐声中,溥仪只得再次宣布退位。这次复辟丑剧仅上演十二天,就在万人唾骂声中彻底的落幕了。

溥仪二次退位之后,旧王公大臣奉了太妃们之命,提出了他的大婚问题。主要在皇后人选上,敬懿太妃和端康太妃发生了争执,他们都想物色一位同自己亲近些的人当皇后,这与他们将来的地位至关重要。

溥仪在送选的四张照片中,挑出一张画了圈,名叫文绣,是敬懿太妃中意的姑娘。对此端康太妃很不满,他执意让溥仪选他所推荐的姑娘,在听了王公皇帝必须有后有妃的劝说之后,溥仪想既然这是皇帝的特权,便又在婉容照片上划了一下,这样就选了两位皇后。

正待举行婚礼,直奉战争发生,只得暂拖一下。一九二二年举行了成婚仪式,虽然已经民国,但是有清室优待条款作护身符,迎亲仪仗均按祖传旧制行事,全部仪程安排了五天,搞得隆重非凡,不亚于昔日皇帝的派头。

溥仪这时的心情:“我有了一后一妃,我已经成了人了,我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不是革命,我早就开始亲政了……,我要恢复我的祖业。”溥仪念念不忘复辟清王朝的统治。

一九二四年发生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的军队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皇宫。在惊恐慌乱之中,他带着婉容和文绣,暂到搬到父亲家北府醇王府居住。

溥仪在北府住的时间不长,便设法逃出,先住进德国医院,接着转到日本公使馆。一九二五年移居天津,在张园住了五年,又搬到静园住了两年。原名干园,溥仪改名为静园,并非要求清静,而是要在这里静观变化,静待时机,图谋复辟。

一九二八年,发生了军阀孙殿英清东陵盗墓事件,溥仪为此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为了培养效忠自己的军事骨干力量,溥仪选派溥杰和三妹夫润麟东渡日本,学习陆军知识。

一九三一年文绣突然提出同溥仪的离婚要求,溥仪发个上谕,贬淑妃为庶民。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日本妄想独占中国和称霸亚洲。在侵华日军策划之下,溥仪潜往东北,几经周折,他被送到旅顺。

一九三二年,侵华关东军高参板垣征四郎导演之下,通过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做出了决议,在满洲建立了共和国,并发表了独立宣言。溥仪关心的不是日本用什么办法统治东北,而是为了复辟,要日本承认他是一个皇帝。

溥仪会见了板垣,板垣说:“我是奉关东军司令官之命,来报告建立满洲新国家的问题。”

溥仪问:“这是个什么国家?难道这会是大清帝国吗?”

板垣说:“这自然不是大清帝国的复辟,这是一个新国家,东北行政委员会通过决议,一致推戴阁下为新国家的元首,就是执政。”

当溥仪听到用阁下而不是用皇帝陛下称呼他时,大声怒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满洲人心之所向,不是我个人,而是大清的皇帝,若是取消了这个称谓,满洲人心必失,这个问题必须请关东军重新考虑。”

围绕着称谓的问题,两人谈了三个多小时,为了联络感情,溥仪当晚在大和旅馆为板垣举行了宴会,次日亲日派郑孝胥向溥仪转达了板垣的话。

“军部的要求是不会更改的,如果不接受,只能被看做是敌对的态度,只有用对待敌人的手段做答复,这是军部最后的话。”

听到了最后的通牒,溥仪呆若木鸡,最后终于就范了。在侵华关东军的操纵之下,全满洲会议宣告***,拥溥仪为新国家的执政。

溥仪表示:“暂任执政一年……,一年之后……以定去夺。”

溥仪等人到达满洲国都城长春,为溥仪举行了就任执政的典礼。侵华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等日方要人,溥仪的旧臣郑孝胥、罗振玉和旧奉系的张景惠等,参加了就职仪式,溥仪签署了由关东军司令官推荐的郑孝胥担任内阁总理。

溥仪担任执政之后,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讨好日本人,他想利用这个阶梯,再登上皇帝的宝座。溥仪发下三个誓愿:第一,改掉过去的一切毛病,懒惰轻佻等,发誓永不再犯;第二,将忍耐一切困苦,兢兢业业,发誓恢复祖业,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甘休;第三,求上天降一皇子,以承继大清基业。(未完待续)